《法人》全媒體記者 岳雷
在任意一個資本市場,資金的嗅覺都最為靈敏。2023年1月,北向資金加速涌入A股市場,截至1月31日,凈買入額1412.9億元,創下史上單月凈買入金額最高紀錄,甚至超過2022年全年凈買入總金額。
▲ 1 月 30 日是兔年首個交易日,股市迎來開門紅
不僅外資搶籌,國內業界也對2023年A股市場寄予厚望。2月1日,某頭部券商一位分析師在接受 《法人》記者采訪時預測,隨著中國經濟有望快速企穩反彈,A股市場值得期待,今年春季行情可能在幅度上超預期。
政策信號指向擴大內需,消費復蘇;全面注冊制推行,國內企業融資發展迎來新局;吸引利用外資,“走出去”“引進來”并舉,提升引資質量水平——這些都給A股市場筑起堅實發展基礎。2023年,令人無限遐想。
復蘇周期:經濟高質量發展筑底
2023年1月,中國經濟正式走上復蘇之路。1月3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3年1月制造業PMI為50.1%,較上月上升3.1個百分點;非制造業PMI為54.4%,較上月上升12.8個百分點。
疊加春節假期消費爆量增長,2023年,旅游服務業也吹響復蘇號角。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2023年春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3.08億人次,同比增長23.1%,恢復至2019年春節假日同期88.6%。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758.43億元,同比增加30.0%,恢復至2019年春節假日同期73.1%。
這帶動A股旅游板塊在1月頻頻上揚。特別是春節前數個交易日,國旅聯合(600358.SH)、長白山(603099.SH)等股票紛紛迎來一波上漲行情。借春節假期景區、住宿、餐飲等線下消費迅速回暖,旅游半徑不斷擴大,跨省游、出境游熱度持續攀升,旅游板塊進入新一輪修復期。
同樣的邏輯,也令白酒板塊迎來久違上漲。借助假日消費,春節后首個交易日,八成白酒股飄紅。實際上,自2022年11月以來,白酒板塊已呈現多輪上漲、快速修復局面。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訾猛認為,市場對經濟修復預期持續強化,白酒板塊估值體系已領先于業績,邁入上行區間,后續景氣預期有望繼續支撐估值;伴隨居民收入實質性修復,板塊業績邁入上行區間,進一步對股價形成支撐。
如果說旅游、白酒等板塊是受短期事件影響快速回暖,尚不構成全面復蘇信號,那么,制造業特別是新興制造業的發展,足以展示中國這艘經濟巨輪的航線。A股相關板塊和個股的回暖,很大程度能夠體現對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期待。
1月制造業PMI指數50.10%,環比上升3.1個百分點;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49.80%和50.90%,高于上月5.2和7.0個百分點,生產需求景氣水平明顯回暖。這也帶動制造業板塊快速回升,以機械行業來看,1月機械行業(申萬分類)指數上漲8.80%,跑贏滬深300指數0.28個百分點。
高端制造和前沿制造方面,光伏、新能源、儲能等板塊持續向好,帶動新能源等板塊成為外資超買主力板塊。根據北向資金流入數據統計,1月電力設備及新能源板塊北向資金流入179億元,位列各行業之首,機械、有色金屬、基礎化工、汽車等行業也迎來北向資金大幅布局。
東亞前海證券研究顯示,新冠疫情對生產擾動減輕,生產端明顯恢復。需求端回暖速度更快于生產端,企業開始為開年后的訂單做準備。新冠病毒感染過峰后,制造業產需兩端均出現明顯改善,而春節假期因素導致生產端修復力度不及需求端。向后看,春節錯位因素下,制造業將接替服務業成為PMI后續上行主要推力。
政策革新:全面注冊制上路迎新局
政策面上,2月1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前后相關行政許可事項過渡期安排的通知》。這標志著股票發行注冊制將正式在全市場推開,開啟了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新局面,為資本市場服務高質量發展打開更廣闊空間。
中信證券研究指出,全面注冊制有助于夯實直接融資體系制度基石,提升投融資效率,有利于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這一重大改革進一步完善了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全面注冊制打通一二級市場,加速市場存量標“優勝劣汰”,優質成長標的將在中國資本市場集聚,有利于市場長期健康發展。
東方證券研究認為,全面注冊制上路是打造A股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最后一塊重要拼圖,將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尤其是硬科技、高端制造等新經濟發展。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表示,全面注冊制改革是整個中國股票市場改革,包括了各板塊,首發、再融資、并購重組、發行交易、持續信披等內容的全面改革。各板塊定位有了較明確的劃分和相對側重,政策將引導資本流向國家重點支持行業。
對此,證監會在2月2日召開2023年系統工作會議表示,全力以赴抓好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集證監系統之力推動這項關乎資本市場全局的重大改革平穩落地。
除了全面注冊制上路,2023年,資本市場政策走向還包含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深化與境外市場互聯互通,以及推動提升估值定價科學性有效性。
以推動提升估值定價科學性有效性來說,即建立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2022年11月,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中表示,估值高低直接體現市場對上市公司的認可程度。在上市公司結構與估值問題上,中國資本市場具有“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覆蓋全部行業大類、大中小企業共同發展的上市公司結構”特征,應“深刻認識我們的市場體制機制、行業產業結構、主體持續發展能力所體現的鮮明中國元素、發展階段特征,深入研究成熟市場估值理論的適用場景,把握好不同類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邏輯”。
對此,華西證券研究認為,隨著“價值創造+價值實現”雙管齊下,央企國企價值重塑在望。平安證券研究表示,中國特色估值體系下,資本市場助力經濟轉型的重要性進一步抬升,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值得高度重視,央企國企價值將迎來重估。
市場展望:兩大主線激發行情
回歸基本面來看,2023年,高質量發展和擴大內需將成為貫穿全年的兩大主線。
高質量發展方面,各省份在春節后相繼召開高質量發展相關會議。其中,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主題為:狠抓重點項目、重大平臺建設,全力推動有效投資落地落實;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努力建設制造強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山東省在春節后的首個工作日召開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強調必須堅持把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聚焦培育壯大“十強產業”,持續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制造業強省,挺起山東“產業脊梁”,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上海市則印發《上海市提信心擴需求穩增長促發展行動方案》,聚焦企業紓困、恢復和提振消費、擴大有效投資、產業創新提升等提出具體方案。
擴大內需方面,中共中央、國務院去年印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下稱“綱要”)指出,展望2035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再邁上新的大臺階,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從1月陸續召開的地方兩會上看,各地計劃投資數額都巨大。國家發展改革委在1月18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3年,我國將從恢復和擴大消費、擴大有效投資等五方面擴內需。
對此,浦銀國際證券有關負責人表示,綱要的頒布進一步錨定了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為長期經濟發展提供了清晰的戰略方向,有望進一步加強市場對消費意愿與消費力恢復的信心,利好消費板塊估值恢復。
基本面投射到A股走向上,多家機構對2023年A股市場行情紛紛看多。中信證券指出,投資者情緒和信心加速提振,A股全面修復行情正在途中。萬聯證券表示,當前A股處于底部回升階段,市場預期有所回暖,政策大力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修復,盈利改善信心增強。東方證券認為,1月如期看到了新冠疫情沖擊淡化,看到了各城市逐漸復蘇的景象,市場將繼續通過關注高頻數據來觀察經濟恢復的趨勢。招商證券則表示,進入新的一年,A股有望繼續上攻。
不僅機構,股民對今年行情也充滿期盼。2月6日,記者走訪了某券商北京廣渠門證券營業部,采訪了幾位前來辦理業務的投資者。聊到A股未來行情走勢,股齡12年的李女士堅定認為今年有行情,“宏觀面支持,基本面轉好,我覺得今年差不了?!薄拔矣X得還得盤底,底部盤得越扎實,將來才能漲得高?!焙壬@得比較冷靜。還有人語出驚人,大膽預測A股未來將重回6000點。不論行情預測對錯,股民的信心也在逐漸恢復。
(責編 白馗)